五月份的一条消息在法国《快报》上引起了不少议论。曾经是法国电力公司工程师的老专家在接受采访时坦言:“我们把技术传授给了中国,但他们却走在了我们前面。”这番话在法国核电圈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,有人惊讶不已,有人唏嘘不已,还有人不太愿意面对这个事实。
这句话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,主要是因为它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现实:曾经在技术上遥遥领先的法国核电行业,竟然被中国后来居上,变成了追赶者。中国从起步较晚的“学生”逐渐成长为“老师”,这个转变让不少人感受到中国在核电技术上的飞跃和实质性突破。而法国人之所以会被中国反超,原因也不难理解,除了技术创新速度快、研发投入增加之外,还包括中国特色的产业战略、政府支持力度以及强大的市场需求,共同推动了中国核电技术的快速进步。而法国人则在面临创新瓶颈、市场变化和传统思维的制约中,逐渐落后于这个新兴力量。
在1978年那会儿,中国刚迈开改革开放的步伐,工业基础还比较薄弱。当年12月,政府就决定引进法国的两座核电站设备,这一举措也算是中法在核能方面合作的起点。到了1982年,双方签了个关于和平利用核能的合作协议,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也正式拉开了帷幕。
这座核电站用的可是法国的M310压水堆技术,全部设计、建造还有运行指导都是由法国电力公司和法马通公司负责的。上百名法国专家常驻在中国,扮演“老师傅”的角色,而中国的工程师们则专心学习、记笔记、模仿,差不多是从零开始学起的。
1987年,大亚湾核电站开建了,经过七年的努力,到了1994年正式投入商业运营。这不只是中国大陆第一座大型的核电站,更象征着中国核电从无到有迈出了第一步。虽然当初的设计图纸、设备和技术都是由法国提供,但中国人可没就此满足,大家都在努力学习、消化。
在这座核电站建造的过程中,中国的技术人员逐步掌握了反应堆结构、运行管理和设备调试等一系列关键技术。到1990年,秦山二期工程正式拉开了帷幕。
这次吧,中国不再只是“听讲”,而是试着“动手做题”了。虽然还在借鉴法国的M310技术,但中国的设计师们也敢于大胆改进,比如把三回路改成两回路,堆芯燃料组件从157个减到121个,目的就是为了让系统更简洁,效率也能提升。
到2000年,秦山二期正式上线发电,国产化水平突破了55%。法国的专家来参观的时候,发现中国的焊接技术、建模手段以及燃料封装工艺,已经不再依赖原来的“模板”,开始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一套体系了。
2010年,广东台山核电站开始建设,选用法国的第三代EPR技术。不过这次,中广核扛起了主导责任,法国只负责提供图纸和部分设备。整个调度、接口管理以及技术协调全都由中国掌控。到2018年,台山核电站正式投产,成为世界上第一座投入商用的EPR核电站。
说起来,法国本土的弗拉芒维尔EPR项目,从2007年开工到2024年才正式并网发电,整整历时17年,花费由原来的33亿欧元飙升到超过190亿。而比起来,我们的台山项目,只用到8年就搞定了。
2015年,中国自己研发的“华龙一号”亮相,这也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第三代核电技术的自主开发时代。它的安全性能和发电效率都优于法国的EPR和美国的AP1000。福清5号机组从2015年开工,到2021年投产,只用了69个月。法国的工程师不得不承认,咱们在速度和质量上都赢了他们一大截。
到2023年,中国核电站的总装机容量已经达到了5693.5万千瓦,目前在运行的有36台,在建的有20台。国产化比例超过了85%。第四代高温气冷堆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,山东石岛湾核电站正式投入运营,成为全球第一座正式商用的第四代核电站。它采用氦气作为冷却剂,堆芯温度可以达到千度,具备自动停堆的能力,被广泛认为是最安全的新型核反应堆。
一份美国智库的报告指出,中国在核电技术方面比美国和法国都领先大概10到15年,平均建造周期只有7年,而美法两国都超过了15年。法国方面觉得有点难接受,但事实数字都摆在那里。在国际市场上,中国核电开始逐渐崭露头角,表现令人侧目。
在2015年,巴基斯坦的卡拉奇K2K3项目正式开启,由中国提供整套“华龙一号”技术支持,直到2022年才正式投入使用。除此之外,阿根廷、埃及、沙特等多个国家也纷纷和中国达成合作协议,合作内容不仅包括技术引进,还涵盖融资、培训、建设等一条龙服务。
在英国欣克利角C、赛兹韦尔C以及布拉德维尔B这些项目中,中国都扮演了重要角色,尤其是布拉德维尔B,将引进“华龙一号”核反应堆技术,这可是中国核电首次打开发达国家市场的大门。相比之下,法国和美国在国际核电市场的占比却逐年缩小,从2017年开始,全球新建核反应堆中的87%的订单都落在了中国和俄罗斯手里。
为了争回一些面子,美国在2023年启动了沃格特勒3号机组,花了超过300亿美元,但争议一直没停,到现在也还没正式投入运营。法国虽然也打算从2028年开始新建6台核电站,不过实际操作中政策不太稳,全靠审批拖延,费用还一路飙升。相较而言,中国只用了4年时间就建起了一座百万千瓦级的核电站,花的钱也就只有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。
法国工程师那句“我们教会了中国人技术,如今他们却超越了我们”听起来确实有点刺,但这个说法也差不多反映了实际情况。中国不是碰运气,而是用几十年的积累、不断学习、创新实践,以及脚踏实地的努力,走出来一条从“学徒”变成“领跑者”的路子。
从引进M310到改善CPR1000,再到台山EPR和华龙一号,直到了第四代高温气冷堆,中国核电一直在稳步前行。一路走来,不光解决了国家的能源难题,还为世界输送了安全、可靠、经济的核能技术方案。
如今的中国,已经不再是曾经靠进口设备和图纸过日子的国家,而变身为一个拥有自主设计、建造和运营核电站能力的技术大国。从巴基斯坦到阿根廷,从英国到非洲,中国核电正逐渐成为“国家的招牌”。
工程效率高,成本也低,服务覆盖得全面,甚至连核燃料都能自主提供。这些都是真材实料的实力,不是空泛的宣传。法国工程师的叹息,其实反映出他们对现实的无奈和清醒的认识。
曾经是中国的老师,现在反倒被学生甩在了身后。这年头,时间不说谎,技术也不会骗人,干得越多,走得越远。技术的传承没有国界,可要想创新、突破、超越,靠的还是自己在努力。在核电这条路上,中国已经领跑前列,而且还在不断加快脚步。
据报道称,102台核电机组,总装机容量达1.13亿千瓦,首次位居全球第一!中国核能发展迎来“核动力”全面爆发。与此同时,法国核电行业的专家们也期待中法合作能迎来新的突破,再创佳绩,续写双方合作的新篇章。
睿迎网配资-十大股票软件品牌排名-沈阳配资平台-线上股票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